10月19日,湖北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聯合組織專家組,在武漢召開湖北省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整體驗收評審會。經整體驗收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綜合評定,一致同意通過整體驗收。
湖北長江三峽地區是國家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態功能區。2018年12月,宜昌市聯合恩施巴東縣、荊州松滋市聯合申報的湖北省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功入選全國第三批試點,成為湖北省首個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的“山水工程”。該工程圍繞“一江清水東流”總目標,按照“一江兩廊三區多源”生態保護修復總體布局,以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修復為重點,完成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等8類63個子項目建設,工程決算總投資102.62億元。
項目實施近5年來,各參建單位克服疫情反復、重點年份洪澇周期長等不利因素影響,系統謀劃、多元融資、精心組織、科學實施,工程試點順利完工,各項績效指標任務如期實現,達到或超過工程試點制定的預期目標,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打破“九龍治水”弊端,構建了“共商、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態保護修復和長江大保護工作機制;二是推動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破解了“化工圍江”困局;三是騰退岸線綠化修復,構筑了生態涵養型濱江生態廊道;四是施行截污、控污、治污和水生植被恢復,打造了金湖、廖家湖、黃柏河、小南海、卷橋河等濕地保護修復樣板;五是推進生態治理與產業培育融合發展,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工程試點在財政部績效考評中獲得“優秀”等次,宜昌市代表湖北省在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湖北省“山水工程”列入生態環境部“推進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實施”典型案例,枝江金湖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入選全國首批山水工程優秀典型案例,興山縣“系統修復流域生態發展旅游康養產業”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與減貧雙贏案例》,工程試點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中國館”亮相。
“山水工程”全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十三五”期間,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啟動“山水工程”試點,分三批支持實施了25個試點項目,湖北省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位列其中。(記者李再星、通訊員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