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青龍村通過“政府出資+集體出物+農戶出力+鄉賢出招”的方式,堅持將“美學創意+細節管控”融入鄉村肌理,對村莊“金邊銀角地”、房前屋后閑置地等零星地塊進行“五小園”改造,既靚“顏值”,又提“氣質”,更實“里子”,著力構建了“美麗鄉村+數字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的鄉村經營體系,讓“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的金字招牌愈發錚亮……
九月的夷陵區龍泉鎮青龍村是一幅詩意流淌的田園風光畫。
阡陌縱橫的金色田園,流光溢彩的彩虹游步道,修飾一新的庭院柵欄,緊張施工中的百姓共富大舞臺,還有那如織的自駕客……目之所及,無處不是一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奮進的身影和鏗鏘的步伐。
激活美麗經濟 擘畫富美青龍
走進青龍村,到處是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村頭的葡萄園里,紫色的巨峰、青色的陽光玫瑰,累累果實掛滿枝頭;一旁的草莓大棚里,幾名工人正在給新栽種的草莓澆水;不遠處的花卉苗木園里,滿園的金盞菊已綻露出花骨朵……
“以花卉苗木、小水果為首的美麗經濟已成我們的主導產業。”村干部蔣美玲告訴記者,青龍村依托近郊優勢,激活美麗經濟,一個村美民富的青龍正款款走來。
據悉,近年來,青龍強化一村一品,通過“產業+”“人才+”“資源+”推進產業融合。做實集體經濟組織,集中流轉集體土地1200余畝,創新“股份合作社+市場主體+農戶”經營模式,吸引龍林閣、鄉果人家等9家市場主體,助力村民抱團發展合股,多村聯營致富共贏。
三峽龍泉湖景區的入駐支撐青龍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同時,青龍統籌市場資源,通過采摘、賞花引流,帶動民宿農家樂發展,打造都市農旅融合區。樹立與高鐵北站賽跑的競進意識,做好與龍泉古鎮、龍泉湖景區、百里荒景區的融合文章,持續舉辦梅花節等節慶活動,讓更多人帶走龍泉記憶,傳播青龍印象。
此外,青龍村還出臺民宿農家樂獎補政策和庭院建設標準,引導群眾開展裸房整治、硬件提升、庭院改造。重點打造三個金牌采摘園、三名金牌農家樂。并合理劃分業態布局,高質量打造700余畝小水果采摘園,同步建好花園、菜園、樂園,共同孕育體驗式農旅環境。
串熱鄉村旅游 勾勒醉美青龍
走進位于村頭一角的網紅農家樂“花澗私廚”,喧囂的聲音由遠及近,走進院內,只見幾名工人忙得熱火朝天,正在進行裝修升級。
一旁的老板告訴記者,改造升級后,接待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更多娛樂新業態將增添“花澗私廚”引流能力。
距“花澗私廚”約2里,三峽龍泉湖風景區也在利用旅游淡季進行景區提檔升級,這個坐落在青龍東部的景區,改造升級后可望成為宜昌最大的戶外游樂園。
“花澗私廚”和“龍泉湖”以點串鏈,拉長鄉村旅游鏈條,勾勒醉美青龍的兩個節點。
青龍村共同締造專班工作人員黎國華告訴記者,近年來,青龍村多方爭取并整合各塊資金,重點完成道路刷黑11.84公里,美麗庭院建設28個,節點打造3處,助力櫻花長廊、繡球花道、紅梅觀賞園“兩廊一園”建設,做到了處處皆是美景,院院體現風情。
民宿產業開啟鄉村振興新引擎。
同時,青龍還在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體制活而新上下功夫,重點發展觀光采摘、民宿農家樂經營等產業,以“開心果園、美麗田園、水上樂園”建設推動“接二連三”,打造成集采摘、親水、民宿于一體的體驗式旅游。通過采摘、賞花引流,帶動民宿農家樂發展,打造都市農旅融合區。
此外,青龍利用環百里荒鄉村振興試驗區“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金字招牌”,厚植柏臨河、龍母山生態優勢,通過“一山一水”生態修復吸引客群,加快建設“兩山”成果展覽館。
扮靚美麗村灣 締造和美青龍
九月底,記者來到龍泉鎮青龍村,行走在花團錦簇的鄉間公路猶如行走在花的海洋,寬闊整潔的柏油路兩旁,藍色的鼠尾草、紅色的三角梅、粉色的百日菊,將整個村道妝扮得五彩斑斕。
村干部蔣美玲說,這是青龍村立足共建共享理念,扮靚美麗村灣,締造和美青龍的成功探索。
近年來,青龍村探索建立星火黨小組和產業鏈星火黨支部,發揮雙重身份黨員的“黨員+”作用,筑牢青龍村紅色矩陣。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思想引領、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黨建聯盟、規劃聯片、產業聯動、社會聯治,凝聚共同締造磅礴力量。
該村以“五民工作法”推深全過程人民民主,拓展深化“三約四治五共”治理模式。通過“政府出資+集體出物+農戶出力+鄉賢出招”的方式,堅持將“美學創意+細節管控”融入鄉村肌理,對村莊“金邊銀角地”、房前屋后閑置地等零星地塊進行“五小園”改造,既靚“顏值”,又提“氣質”,更實“里子”,共同締造和美青龍。
該村堅持“掃干凈、碼整齊、收通豁、拆棚子、美環境”建設理念,采取“團隊駐點設計+工匠巧匠支招+廣大群眾認可”方式,明確美麗庭院建設標準及樣式3類,完成庭院改造28處。
青龍共同遵循村莊規劃的技術規范,堅持“土墻土補、磚墻磚修”,組織沿線近80戶農戶將鵝卵石、瓦片、頁巖石、藤草等凸顯鄉情,與農村風貌相吻合的材料利用起來,共同美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實現了“投資最小化、效果最大化”。
青龍根據村莊區域特點和實際人口情況,該村合理布局公共區域的小花園建設,鼓勵種植本土樹木、喬木、果樹和多年生花草、爬藤類綠化,在體現村莊特色的同時降低養護成本。
青龍村還深耕700余畝小水果采摘園,啟動盛牧、花澗私廚道路升級、生態停車場建設和景觀提升工程,厚植沉浸式、體驗式農旅土壤。依托酒城夜話屋場會,組織干群1635人次共同開展房前屋后田園整潔行動46次。不斷提升田園顏值和經濟產值。
舞活鄉村文化 厚織詩韻青龍
沿著“花澗私廚”向前走,就是柏臨河。柏臨河穿青龍村而過,河中淺灘處,水牛悠閑吃草,偶有調皮的白鷺站在牛角上,遠看像給水牛帶了朵頭花。沿河農家樂無需過多裝飾,打開窗,即是最美的鄉村畫卷。
“河邊的龍林閣農莊,是這一帶最大的農家樂。”蔣美玲告訴記者,老板楊宏學是夷陵區樟村坪人,沒去開礦,反而跑到青龍村,投資近5000萬辦起了生態農莊,還種起了葡萄、草莓、火龍果,打造了龍泉鎮最大的四季水果采摘基地。
9月的龍林閣,格?;?、野菊花盛放,風中還有幾絲柑橘香氣。游客們從一輛輛汽車里鉆出來,雙腳踏上鋪著卵石的土地,向著池塘、果園、水車四散而去,享受著自己生火、抓雞、摘菜、釣魚的鄉村野趣。還有新人在農莊里舉辦婚禮,綠草做紅毯,花木為華燈,甜蜜又浪漫。
鄉土文化舞活鄉村旅游產業。
“今天接待的游客已經有100人了,好多都是沖著高蹺獅舞來的!”老板楊宏學邊為客人送上一筐自種的無花果邊說。他說,青龍村既是高蹺舞龍舞獅傳承基地,又是最美休閑鄉村,鄉村游發展前景非??春?!去年,48個國家的上百名留學生來這里參觀。
有國家“名片”傍身,有生態美景打底,有民間文化點綴,青龍村,就是這樣一個“開掛”式的存在。
“青龍村是真的靠傳承地方文化出了名!”蔣美玲是村里宣傳委員。她說,村里從清朝就盛行高蹺獅子,曾連續22年舉辦民間文藝節。后來因特色民俗文化評上“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沒想一下就火了,不僅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來,還吸引不少村民回村創業,做火了村里的旅游業。
行走在青龍的田間地頭,文化之美無處不在,文化之韻源遠流長。所到之處無不是一片發自內心深處的歡笑聲。
走進青龍
青龍村位于夷陵區龍泉鎮以北,距集鎮中心3.5公里、宜昌市30公里。宜巴高速穿村而過,土峽路途經全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
小水果激活大產業。
青龍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打造“村莊山水風景招人,田園風光吸人,四季花香迷人,果蔬采摘喜人,農家飯莊忙人,垂釣樂園享人,民俗文化樂人,農家住宿留人”的觀光休閑村。
青龍引進和培育一批新型農業市場主體,發展規模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發展景區游、賞花游、采摘游、美味游、民俗游,全村現有龍泉湖風景區、紅梅園旅游景點,有草莓、百香果、葡萄、無花果等二十多個品種四季果蔬采摘。深挖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潛力,以現代觀光農業、本土民俗文化等資源為載體,推進農旅融合、文旅融合,實現“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的轉化。
青龍名片
·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國家森林鄉村
·湖北省生態村
·湖北省綠色示范鄉村
·湖北省高蹺藝術之鄉
·湖北省民間藝術傳承基地
微評
讓和美成為“詩和遠方”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村莊整治扮靚和美村灣。
近年來,在和美鄉村建設之風的吹拂下,一個個依托山水田園環境、具有別樣野趣風情的鄉村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破局鄉村旅游業,讓鄉村旅游業走得更遠,這是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備受關注,不論是山東淄博用“淄式服務”盤活當地旅游資源,還是江西婺源立足當地豐富的自然風景創造多元化業態,它們的“出圈秘籍”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鄉村旅游絕不能一哄而上,遍地開花,更不能照搬照抄,東施效顰。
鄉村旅游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打造“內外兼修”的鄉村旅游。
青龍在“保護生態,保護原貌,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換通道”的理念指導下,深入挖掘鄉村文化、休閑、生態等資源,推動傳統休閑旅游的“推陳出新”,在與文化創意的融合共生中,探索新的“打開方式”。
青龍村依托當地農業,完善其第二和第三產業,引導發展多樣化的產業融合,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產業村、一村一特的精品村、一村一業的旅游村,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讓鄉村旅游“火起來”,并且“活起來”,將鄉村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捕捉和美經濟的同時,構建獨具特色的鄉村“風景線”。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黃善國 通訊員 黃欲泉 劉睿
本文圖片由龍泉鎮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