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松獅犬咬傷女子,臉部縫了幾百針的事情沒過幾天,10月16日,一段“成都女童被黑狗撕咬”的視頻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此同時,網上還出現了“你支持頂格懲處黑狗主人嗎”等熱門投票。
犬類作為最常見的陪伴型寵物,已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城市家庭的青睞。但城市養狗隨之而來的安全、衛生、出行秩序等問題也逐步受到關注,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都相繼出臺城市養犬管理條例,明確禁養犬種類、養犬條件等,宜昌市也于2022年出臺《宜昌市養犬管理條例》規范養犬行為,意在通過規章條款的約束讓城市養犬更加文明化。
但縱使有各類規范、法律明確責任,仍有許多家庭存在著認識不夠、僥幸心理等問題,甚至部分執法隊伍在對違規養犬進行執法時,考慮犬類對于家庭的“心理意義”而僅僅處以罰款、批評教育等“不痛不癢”的處罰。此類種種,皆是“狗咬人”頻頻發生的催化劑。
“狗咬人”的問題本質上是“人”的問題。“犬患”治理需多管齊下。加強執法剛性是體現法規,發揮懲戒警示作用,激活“沉睡的條文”,走出“法不責眾”及“過度人性化”的困境。同時要做好養犬科學管理,升級養犬信息系統,同步做好禁養犬類善后處理及城市流浪狗收容、處理。
在種種規范、流程、設施等硬件齊備的前提下,還需更進一步做好犬主素養提升教育,如以社區為單位定期開設文明養犬課堂、新養犬家庭安排工作人員一對一指導、在城市內增設更多宣傳欄等,以此督促市民依法養犬,形成養狗人士守法自律的社會風氣。
希望每位養狗者都能做到一絲不“狗”,別讓法律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而讓鋒利的犬牙成為懸在每個人頭上的利劍。
作者:西陵區 李玉笛、宋志豪
特別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三峽宜昌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