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邁步在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征程上,鞏固、強化廣大群眾的文化自信勢在必行,這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標志。只有深挖傳統文化,創新文化形式,與時俱進、糅合古今、交流互鑒,才能點燃“自信之火”,賡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推動中國文化事業欣欣向榮。
與時俱進,深挖傳統文化,彰顯“時代之魂”。隨著文化市場、文化產業日益繁榮發展,傳統節日熱、文物熱、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國風國潮紛紛興起,國人越來越熱愛自己的文化,學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的潮流。從博主九月花了一個月時間與非遺傳承人學習打鐵花,到夏天妹妹和煎餅果仔主演的自創網絡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其火速出圈現象的背后,是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只有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才能讓中國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糅合古今,創新文化形式,點燃“燎原之火”。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中華文明根植于中華大地,具有獨特的文化基因和發展規律。只有糅合古今,才能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譬如,在北京冬奧會上,把二十四節氣、中國結、折柳寄情等傳統文化,與冰雪運動完美融合,展示出專屬于中國式的浪漫;古裝影視爆劇《夢華錄》《長安三萬里》《封神》等,將中國茶藝、古詩詞等文化樣態,與視聽藝術有機融合,有效拓寬了優秀文化的傳播途徑;河南衛視創新推出《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文藝作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表演形式相結合,在共情中進一步培養了家國情懷??梢哉f,通過豐富多樣的展示形式,讓中華傳統文化生動、鮮活地“飛進尋常百姓家”,讓廣大群眾更加全方位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交流互鑒,堅定文化自信,筑牢“文化之根”。一種具有高度自信的文化,總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借鑒、吸收各種優秀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積極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從北京冬奧會到杭州亞運會,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從容自信的中國,不同的文明記憶、文明圖景,在華夏大地上匯集,體育的舞臺成為思想碰撞、文化共享的新窗口,也成為世界文明互通互融的盛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讓“走出去”的中華文化,彰顯出強大魅力,展示出新時代中國人的精氣神,各國文化間的互動、互學與互鑒,讓經久不衰的中華文化熠熠生輝,帶動了文化進一步繁榮發展。
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斷,成為中華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建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成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有持之以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早日讓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照進現實。
作者:夷陵區鴉鵲嶺鎮人民政府 蹇豪宇
特別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三峽宜昌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